【福報】福報是什麼?福報的意思為何?福報,猶如無形的存款一般,能享千金之產者,必擁有千金之福德。人生在世的一切資財衣食受用等,應具足相應的福氣,才能真正受享;反之,若是不諳惜福,一味追求更精緻高級的物質生活,超越自身既有的福德,則會招致意想不到的變故。若能常常真誠生發善念利他,將招感古人所說的五種上首福報:「長壽、富貴、康寧、好德、善終」。作善的人,順了人心,所以人人恭敬他;作善的人,合了天心,所以上天保佑他;作善的人,有富壽寧康的福,不求自至,有居官受職的祿,不求自來。人生的福有限,享一分,便減一分;積來的福無限,密密做利濟事去,則受福一分,便可積福十分。天地蘊孕萬物,我們應該常時懷抱感恩、恭敬之心,若心能感恩知足,分秒都在累積福報,就如同在淨土般清淨喜悅。
福報怎麼來?一、量大則福大。二、笑一笑福報就來。三、福地福人居。四、福報來的要保住。五、惜福又培福。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積福、培福、再造福!」古人云:「惜衣、惜食非為惜財,緣惜福」。意即,有福報時,就要加以愛惜,切不可浪費。因為禍福是一體兩面,一旦福享盡,很快就會招來災禍。享福,更要懂得「惜福」,珍惜自身的一切福報;若還能發心行善助人,便能「培福」,培植自身更多的福報,更能令後世福澤綿長。
有福報的人特徵為何?如何知道自己有沒有福報?可從聲音判斷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大。聲音,就是喉輪,喉輪健康的人,聲音就好,福報就大。從身體可以來看一個人健康,福報,業力,命數等等。如果福報增長,色身一定會起變化。
如何增加福報?一、供養三寶。二、具虔誠心誦經。三、禮佛消業障 增福報。四、做薈供增加福報。五、供養龍王增加福報。
福報的意思
福報,猶如無形的存款一般
福報,猶如無形的存款一般,能享千金之產者,必擁有千金之福德。人生在世的一切資財衣食受用等,應具足相應的福氣,才能真正受享;反之,若是不諳惜福,一味追求更精緻高級的物質生活,超越自身既有的福德,則會招致意想不到的變故。
福報很公平
有一位德高望重的法王,每天都有從各地來的信徒請求拜見,他們很會把握機會累積福報資糧,對法王的供養十分豐盛富足。
法王身旁有位侍者,天天為法王整理大眾的供養,時間久了,心中不禁抱怨:「怎麼大家都供養法王,就沒人供養我呢?我也是很辛苦呀!」
睿智善解的法王察覺到侍者的心念,某天突然對侍者說:「明天我所收到的供養都歸你。」侍者聽了很高興,眼巴巴地盼著第二天的來臨。
結果,第二天從早到晚,都沒有人來供養,直到傍晚,才有一個人來供養一塊乾牛皮。法王便將那塊牛皮給了侍者。
侍者接過乾牛皮,內心感到很失望,慈悲的法王對侍者說:「你看,做為法王我也幫不了你,因為你的福報就只有一塊乾牛皮而已。」
想想我們自己或周圍的人,一生汲汲營營、苦心追求,最後得到了什麼?很多人要用盡一生的時光,死到臨頭才醒悟,到頭來,夢想中的財富、名利、感情非但得不到,反而失去許多不該失去的。
我們今生的一切苦樂、衣食受用,都與過去修積的福報有關,就像同個家庭生養的孩子,卻是有天壤之別的命運,因為過去修的因,才有今生的果,一切都是因緣,所以得到了,不需要特別歡喜;得不到,也不必過於傷心。人生用在追求、了悟 佛陀開示真理大道,才不枉此生。
心決定幸福安樂與福報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,人生的重點就在於「心」,心的價值觀所延伸的行為模式,決定了我們此生幸福安樂與否。所以,智者必定常時灌溉滋養心靈。
豐富心靈有兩個方法:一是「善念」、二是「利他」。若能常常真誠生發善念利他,將招感古人所說的五種上首福報:「長壽、富貴、康寧、好德、善終」。
作善的人,順了人心,所以人人恭敬他;作善的人,合了天心,所以上天保佑他;作善的人,有富壽寧康的福,不求自至,有居官受職的祿,不求自來。
人生的福有限,享一分,便減一分;積來的福無限,密密做利濟事去,則受福一分,便可積福十分。天地蘊孕萬物,我們應該常時懷抱感恩、恭敬之心,若心能感恩知足,分秒都在累積福報,就如同在淨土般清淨喜悅。
人生最大的財富是福報
有福報的人,往往擁有五大財富,古人云:「天下熙熙皆為利来,天下攘攘皆為利往。」許多人忙碌一生,求的不過是多賺點錢,但是錢多了就真的幸福嗎?
一切福德智慧不離心地,多播善種,常拔惡草──以慈悲的水灌溉心田,用智慧的光普照善苗,必然會開出五福的美果!
第一福是「長壽」,來自慈悲心。
第二福是「富貴」,來自施捨和恭敬心。
第三福是「康寧」,來自清凈心。
第四福是「好德」,來自廣結善緣、多積福德、鍛鍊心智。
第五福是「善終」,來自行善,並且不罣礙執著善的行為、名相和果報。
佛法就是專門在教人怎麼得到這五種財富的方法,數千年來非常靈驗,斤以才能流傳至今,這是需要有福報的人,才有機會遇到此「致富心要之法」,所有修行此法的人,從古至今,都是越施越富;現在的人,貧窮無福,若不開始實行此法,那麼注定會貧窮一生。
慈悲的 龍德上師開示:「藏密祖師偉大 蓮師極為親近的弟子與密咒乘之法主──龍欽巴尊者開示『積聚福德資糧最勝者,是薈供也』。」
福報是什麼
福報是什麼
一、《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》─為人安詳,言行審諦,禪定中來。
【白話淺釋】性情安詳不急躁,且凡事謹言慎行的人,是因為前世修持禪定的緣故。
二、《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》─為人醜陋,喜瞋恚人故。生無所知,不學問故。
【白話淺釋】長相醜陋的人,是由於前世喜好發怒生氣的緣故。而無知又一竅不通的人,是由於前世不勤學好問的緣故。
三、《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》─為人修習,無有懈怠,樂為福德,從精進中來。
【白話淺釋】學佛修行不懈怠,且樂於培植福德的人,是因為前世修持精進的緣故。
四、《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》─為人端正,顏色妙好,輝容第一,身體柔軟,口氣香潔,人見姿容,無不歡喜,視之無厭,從忍辱中來。
【白話淺釋】長相端正、容光煥發、面貌莊嚴、身體柔軟、口氣芬芳的人,無論什麼人看見他(她)的姿態面容,都會心生歡喜,並對他(她)百看不厭,這是因為前世有修持忍辱的緣故。
五、《佛說輪轉五道罪福報應經》─ 為人長壽,無有疾病,身體強壯,從持戒中來。
【白話淺釋】長壽無病、身體強壯的人,是因為前世持守戒律不犯失。
福報是什麼—隨喜他人就有福報的故事
有一次,阿闍世王迎請佛陀和佛陀的常隨眾到皇宮應供,準備上好的飲食,還進行豐厚的供養。請法供養佛陀和常隨眾長達四個月之久。
在佛陀應供的期間,有一位年老病弱的貧女,認為國王非常有智慧福報,能夠對佛陀做這麼殊勝的供養,而且過去生一定修積大福報,連最偉大的佛陀和僧眾們,都願意被國王供養這麼久,過去生累積這麼殊勝的功德,今生又能供養佛陀和僧眾,那麼未來國王的功德就更不可思議了!貧女一想,就連連讚嘆著阿闍世王不可思議的發心。佛陀是宇宙的遍知者,當然知道貧女隨喜讚嘆的歡喜心。
阿闍世王雖然發心虔誠,但是習氣仍然很重,對於自己能夠對佛陀和僧眾作廣大的供養,心中的傲慢心油然而生。佛陀當然知道阿闍世王的心念,於是善巧地想要加以調伏阿闍世王的慢心。佛陀就故意問阿闍世王說:「今天所累積的功德,要迴向給你阿闍世王呢?還是迴向比你更有福德的人呢?」
阿闍世王心想,功德最大應該是供養最多的人,所有的供養都是我在做的啊!所以一定是自己功德最大,不可能還有別人。所以,阿闍世王就回答佛陀說:「誰的功德大,就迴向給誰,請您把功德迴向給最有福報、最具功德的人。」
阿闍世王如此回答佛陀後,就等著佛陀待會念自己的名字,可是佛陀迴向時卻念出貧女的名字,阿闍世王覺得很奇怪!接連著第二天和第三天,佛陀都是以那位貧女的名字來迴向,阿闍世王開始不高興,為什麼會迴向給貧女,每日對佛陀作供養的人是我啊!況且,這多沒有面子啊!身為一國之君卻不是最有福德的人。群臣們討論,如何做才能讓佛陀用阿闍世王的名字來作迴向。
第二天中午供午齋的時候,大臣們故意叫抬米粥的士兵,把米粥灑出來,乞丐看到這個情景,紛紛上前想要去接溢出來的米粥,可是卻被士兵喝斥,不准他們接取這些米粥,甚至還驅趕、毆打那些貧民和乞丐。
當貧女看到這個情形,就非常生氣地說:「你們寧可讓粥掉在地上浪費,也不願意給我們吃嗎?這真的是太過分!」貧女生氣的當下生起一念瞋心,就將所有功德全部都摧毀。於是,當天佛陀在迴向時,功德最大的就又變成是阿闍世王。
雖然貧女沒有錢可以做功德,但是她很真誠地隨喜國王的善行,所以才能得到同等廣大的福報,可是當她生出瞋心時,所有的功德在瞬間就毀失。由此可見,功德的大小不在於身、語的行為上,而是在於意念上的起心動念是否清淨。
在《教王經》提到:「見到他人行持善法時,自己若是以清淨意樂誠心誠意隨喜,並將其善根迴向圓滿菩提,則所累積的資糧,絕對勝過以競爭心對待他人行善,或以傲慢心想著我一定要做如此的善事等,裝模作樣地行持,只為希求現世名譽,善法裡充斥著世間八法之毒。」凡是見到他人行持善法,乃至於是任何微小的功德,能以清淨意樂之心來隨喜,並將善根迴向菩提的話,肯定勝過用嫉妒心、貢高我慢心成辦的功德。於此五濁惡世中,人人都在追求名聞利養,幾乎無一例外。
《彙集經》云:「三千須彌可稱量,隨喜善根不可量。」三千大千世界須彌山之大,以佛的神通力可以得知;可是隨喜他人的功德所得來的福報,完全無法測量。從諸多經典記載中,我們可得知隨喜功德非常殊勝,而且必定事半功倍,如此累積資糧的妙法,我們應當隨時隨地修持。
福報是什麼—布施飲食就有長壽福報的故事
過去,佛陀曾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為比丘們開示:「比丘當知,眾生因飲食而得以生存。一旦沒有飲食,就會體力不支,甚而形枯氣竭。」
佛陀接著開示:「如果有人以飲食布施他人,將會獲得五種福德,知道這個道理的人,一定會樂於施食於人。這五種福報分別是:一、壽命延長;二、身相端嚴;三、氣力增盛;四、快樂安隱;五、成就辯才。」
到底為什麼布施飲食會獲得長壽的福報呢?因為一切眾生都依靠食物而維持生命,如果不吃不喝,不出幾日,很快就會死亡。所以,布施食物給予他人,就如同幫助他人生存下來。
佛法講因果道理,如是因,如是果。如果布施飲食而對方氣色紅潤、營養充足,身心安樂,果報自然作用回自己身上的善報。
佛陀再開示:「若以無上法布施一切眾生者,既能獲得這五種福報,所生之處更得見佛,聽聞甚深妙法,修四無量心、四恩、六波羅蜜、三十七助道品,以法身現相,壽命無窮,相好分明,成就三十二相,具足十力,乃至究竟成佛。」佛說此經時,諸比丘眾、天龍鬼神、四眾弟子,莫不歡喜,作禮而去。
學佛修行的人,想要了脫生死煩惱,乃至成就無上佛果,必須具足福慧資糧。而布施供養的修行,就是積集福慧資糧的首要行持。布施是一種付出,發心為了利益他人,令受施者得到利益。在布施的同時,既能放下內心的慳貪、執著,亦能藉此長養慈悲心、平等心。
觀音山 每個月舉辦薈供法會,除了薈供法會所能累積的功德非常的廣大,當十方善信法友參加觀音山的薈供法會,法會供佛的供品,將供養給臺灣薩迦寺僧團之外,也會由觀音山蔬食館製成素食便當,與大家免費結緣,推廣戒殺放生。
同時,結合最了解地區居民的熱心里長們,深入關懷低收入戶、邊緣戶,贈送物資。一份護持薈供法會的發心,產生無量功德,完完全全實踐自利利。
五種福報—五福臨門
五種福報
一切福德智慧不離心地,多播善種,常拔惡草──以慈悲的水灌溉心田,用智慧的光普照善苗,必然會開出五福的美果!
第一福是「長壽」,來自慈悲心。
第二福是「富貴」,來自施捨和恭敬心。
第三福是「康寧」,來自清淨心。
第四福是「好德」,來自廣結善緣、多積福德、鍛鍊心智。
第五福是「善終」,來自行善,並且不罣礙執著善的行為、名相和果報。
福報怎麼來
福報怎麼來—量大則福大
福報是怎麼來的,如何讓福報生生不息?
龍德 上師開示:「量大則福大」。
人的心量大,德就大;德大的人,福就大。福報跟所有眾生息息相關,士農工商各行各業的領導人,都需要擁有權巧方便,錢財、健康,受人敬重,眷屬和睦,朋友忠義等各種類型的福報,皆由修德而產生。若人的心地能包容一切,則心中可以萌生一切靈妙,如同大地之萬福具足。
福報怎麼來—笑一笑 福氣就來
Smile is a fortune, smiling brighten heart and become positive. ——Lung Du Yung Jing Rinpoche ©
笑就是有福氣,人一笑,心就溫暖、慈悲、正向、放鬆。——慈悲 龍德上師©
福報怎麼來—福地福人居
有一位林地理師,看地理非常精確,幾乎不收取費用。而林地理師的哥哥因常常陪同看地理,累積了許多的經驗、練就一身本事,也懂得幫人看地理風水。
有一次,林地理師的哥哥,發現住家附近有一位老先生,其住宅所在地是一個好穴位,能夠興家旺丁。於是,林地理師的哥哥就向老先生表示:願意以高於當初買的價位購下,請求老先生務必將房子賣出,但老先生堅持不肯。
林地理師的哥哥將此事告訴弟弟,林地理師說:「哥哥,您現在沒有這份福氣擁有好地理居住,強求也得不到。除非您現在開始戒酒、戒色、戒睹、不打太太,有空多誦經,最好每天早、晚定課。我們兩兄弟一起求上蒼,讓你可以住進老先生的房子。」
兄弟兩人就在榕樹下,以兩個10元硬幣擲筊,哥哥發願從今以後戒酒、戒色、戒賭、不打太太、多行善事,最後連續三個聖筊。
隔天兄弟兩人拜訪老先生,老先生一百八十度大轉變,點頭答應要簽字賣房子。林地理師的哥哥開心地稍做裝潢後,便搬家入住了。但是他並沒有遵守誓願,一樣吃、喝、嫖、賭、打太太;沒多久就開始生病,老先生也突然來擾亂,尋死覓活地吵著要房子。由於哥哥抵擋不住老先生的胡鬧,只能將房子歸還。
尊貴 龍德上師開示:「如果不重視滋養自己的心靈,不願意幫助別人、不願意斷惡修善,只想藉由高人、大師為自己帶來福報,強求來的福份,沒有修德終究守不住。」
福報怎麼來—福報來了要保住
明朝正德三年,天下災荒,楝塘地方因有水庫得以免災,第二年發生大水災,楝塘居民再度因堤壩擋住洪水而免難,但鄰近區域便沒有如此幸運,一連兩年遭逢天災而青黃不接,幾乎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了,唯獨楝塘地方接連豐收,又乘勢受了官府的兩次免糧,村人藉此廉價買進災地的產業,生活一夕致富,從此簡樸的風氣,蕩然無存,竟轉趨奢糜浪費。當時一位有智之士預言:「楝塘地方豪奢成風,卻無福消受,不久將有奇禍發生。」果然村莊突發大瘟疫,又慘遭回祿之災,大傷地方元氣。
在大陸,曾經有一位老太太壽終,她兒子供奉鬼神「大仙」,對著「大仙」日夜不停地燒香祈禱,直到第三天,老太太奇蹟似地甦醒,他趕忙替母親熬煮小米粥來餵食,但老太太卻緊咬牙關不肯張嘴,一粒米都不能吃,折騰一陣子,老太太才說到:「我想張嘴卻無法張開。兒子啊,這世間已經沒有我能吃的食物了,你為何要把我找回來呢?」後來老太太靠醫院的營養針維持生命,而奇怪的是,給老太太喝水她能喝,但只要水中摻雜一粒米,老太太就無法張嘴,過了三天終究還是離世了。
聖哲言:「一粥一飯,當思來之不易;半絲半縷,恆念物力維艱。」古時候,家長為子女添置衣裳,往往會去蒐羅他人不用的舊衣,就是懂得惜福,留住子女的後福。人生衣食財祿、功名健康和壽命,這些都是福報,皆有定數,若是過分奢侈、寅吃卯糧,將快速地消耗自己的福報,致使多病早夭;若生活簡約不貪,則福報細水長流,得以延年益壽。
「知足惜福」,乃是在這物欲充斥的時代,保有幸福的護身符!
福報怎麼來—惜福又培福
古人云:「惜衣、惜食非為惜財,緣惜福」。意即,有福氣時,就要加以愛惜,切不可浪費。因為禍福是一體兩面,一旦福享盡,很快就會招來災禍。
以前,有一富人生了一個孩子,在孩子滿月之時,他請了算命先生來給孩子算命。算命先生說:「這孩子眉毛端正,將來必定富貴長壽。」於是富人大擺酒席宴客,殺了許多生命,沒想到,孩子兩歲半就死了,富人為此埋怨算命先生算不準。直到遇到一位高僧告訴他:「這孩子是因為折福太深,福盡而死。」
可見,人的衣食財祿,皆有定數。節約不貪,則可延壽;奢侈過求,受盡則終。
反觀,明朝袁了凡先生的夫人,賢良淑德,經常幫了凡先生做善事;若先生當天功德做得少,便會提醒先生要多行善。有一年冬天,她要給兒子做棉衣,家裡本來有昂貴保暖的絲棉,她卻把絲棉賣掉換成便宜的棉絮。了凡先生問她:「家裡有絲棉,為什麼要換成棉絮呢?」她說:「絲棉賣了可以做更多的冬衣,給貧窮的百姓過冬。」了凡先生聽了很高興,因為有這樣的妻子,就不愁孩子將來沒有福!
享福,更要懂得「惜福」,珍惜自身的一切福報;若還能發心行善助人,便能「培福」,培植自身更多的福報,更能令後世福澤綿長。
有福報的人特徵
從聲音判斷一個人的福報有多大
聲音,就是喉輪,喉輪健康的人,聲音就好,福報就大。從身體可以來看一個人健康,福報,業力,命數等等。如果福報增長,色身一定會起變化。
心氣不平的人,從言語聲音中,可以感受出來。心中柔軟的人,聲音中也會透出令人愉悅的覺受。
身體柔軟的人,心一定是柔軟的,聲音也會柔軟的,面貌也是柔軟的。相反的,一個內心很硬的人,身體是堅硬的,字是也堅硬的,臉上也是有稜有角的。妄想、執著太堅固了,身體不夠柔軟,處世待人自然也不圓融。
龍德 上師曾經開示過:即使沒有財富也能做的七種布施。有人向佛陀訴苦:「我不管做什麼事都會失敗,這是為什麼?」佛陀說:「因為你從不布施!」那人答說:「那是因為,我是一無所有的窮人!」佛陀開示:「不對!即使你沒有財富,也可以給人七種布施!」
一、和顏施:對於別人給予和顏悅色的布施。
二、言施:向人說好話的布施,存好心做好事做好人說好話,並勉人切實力行。
三、心施:為對方設想的心,體貼眾生的心的布施。
四、眼施:用慈愛和氣的眼神看人。
五、身施:身體力行幫助別人。
六、座施:讓座給需要的人的布施。
七、察施:不用問對方就能察覺對方的心,並給予相對其所需的方便的布施。
如果你能身體力行此七種布施,生命也會跟著有所改變!
怎麼改變自己的聲音,讓自己變成一個有福報的人,可以從七種布施開始做起,可以從懺悔做起,當一個人知道自己曾經做錯事,就不會趾高氣昂了,而是會變得柔軟,懂得看自己的問題,改正自己的錯誤。勇於認錯是修行人的基本風範,也是改變命運的開始
如何增加福報
如何增加福報—供養三寶
佛陀在諸多典籍皆開示供養三寶可以累積各種功德利益。《長阿含經》記載:「天及世間人,唯佛為最上,欲求大福者,當供養三寶。」
何謂三寶?指佛寶、法寶和僧寶。「佛」,即教主;「法」,即教理;「僧」,即教師。三寶,就如寶鼎之三足,三寶俱全,可以救度一切眾生,令其徹底離苦得樂,永脫輪迴,不再受生老病死苦。由此可知,三寶是無比的尊貴的存在,是法界眾生的明燈。
《佛說布施經》記載,供養三寶可得五種利益:1.身相端莊。2.氣力增盛。3.壽命延長。4.快樂安穩。5.成就辯才。
《樓房經》記載:「若對僧眾供養一粒訶子、一勺飲食,未來生中決定不逢疾疫、饑馑、刀兵三大災劫。」
學佛修行之人供養三寶,是一種可以快速累積福報,消除病苦、障礙的方式。在農曆七月期間,以「供千僧道糧·供佛齋僧」作為自身的修行,廣邀身邊的親朋好友一同供養藏區各寺廟的喇嘛,與僧團結下甚深緣分是非常有福報的一件事。
如何增加福報—具虔誠心誦經
發菩提心是學佛修行非常重要的環節。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一個人如果生起菩提心,再去做事、去修行,就算只是做掃地工作,也是功德無量!」
《妙法蓮華經》云:「於如來前聽聞《妙法蓮華經》,即便僅聽聞一偈,能對之生隨喜想者皆可獲菩提心。」我們從經句中可清清楚楚知道,即便只是聽聞一偈,也能獲得菩提心。
誦經的關鍵在於虔誠心,具虔誠心恭誦大乘佛經,就能心心相印,了解佛經之意涵,理解經典妙義。若是虔誠恭敬地念誦,能快速洗滌心靈、改變心的狀態、令身心輕安,甚至獲得菩提心。
所以,誦經不僅僅是念誦、學習經典文字義理,更重要的是,誦經的本身就是一種修行,端正身體、嚴持攝心,不起分別念來誦經,對於修持禪定大有助益。
如何增加福報—禮佛消業障 增福報
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「一個很喜歡自我辯護的人,是無法看到自身修行的問題;一切都要概括承受,因為這就是修行。若想修行,就應一切皆懺悔,老想爭個是非對錯,那就是背道而馳!」
「懺悔」這二字都是豎心部首,因此,懺悔是不能離開本心,心是萬法的根本。離心求懺悔,等於緣木求魚終不可得。身有何罪,身只不過是心的工具罷了。
從修行的意義來看,修行是指修正自己的行為,若能面對錯誤,便能因改過而減少自己的劣習,例如容易發脾氣、嫉妒、懷疑、瞋恨等。有些剛開始修行的人,可能會感到十分疑惑,為什麼自己學佛後缺點反而增加很多?
事實上,覺得缺點變多的人,是反觀自照能力強的人,有自我省思能力,在別人還沒指出他的缺點時,便能先行改正,減少犯錯的機會。但要能承認自己所犯的錯誤,以及缺點,並坦然接受,確實是件困難的事。藉著發露懺悔,可以洗刷內心的汙點,如果不能坦白而想隱藏,就會重病難治。
禮佛、拜佛,是為了時時感念佛的恩澤德行,修正自心,向之看齊,能與諸佛菩薩相應才是真正拜佛的意義。當我們真誠懺悔的時候,至誠懇切地禮佛、念佛、稱念佛的名號,懇求佛菩薩的慈悲攝受,發露自己過去、現在的罪業,誓願未來永不再犯,並在懺悔後不復造。
拜千佛懺不僅滅恆河沙罪,更能令業消福增,願得遂、事得成,得到佛菩薩的加持力,還能啟動自身的心的善願力。
斷惡修善、懺悔彌補才能真消災業,真發智慧,轉化自身今生的命運。
如何增加福報—做薈供增加福報
■ 法會時間:2025年9月13日(六) 晚上7:30(GMT+8)
■ 觀音山 法藏YouTube全球直播,歡迎線上參與法會。
觀音山 孝親 報恩 祈福 迴向 中元普度‧盂蘭盆法會,稟承冥陽兩利、自利利人之精神,首日將舉辦殊勝的「人天導師ー本師 釋迦牟尼佛薈供大法會」,將恭請具稀有傳承金剛上師 龍德嚴淨仁波切主法,並率領逾千位具足清淨戒律的四眾弟子,向偉大祖師、諸佛菩薩力行廣大豐盛的供養。
薈供之修法具足密法四種事業(息災、增益、懷攝、降伏)的功德,若有幸能參與千人以上修持薈供,所累積的功德福報,將不可思議地廣大增勝!再將此上供的功德福報,迴向給普度法會中欲超薦的亡者,能一舉拔濟他們至上善的境界,同時亦蒙益薈供法會的參與者。
蓮師曾開示:「作薈供,能夠快速地積累福德、智慧資糧。」
薈供備辦供品,準備大量的米、麵、油、糖、水果、青菜、各類南北乾貨等,上供諸佛;修法祈請諸佛加持下施物,再將下施物施食於有情眾生,接受佛法加持。在經過薈供修法的加持,薈供品都轉化成清淨的佛法甘露。
⟡薈供之功德利益
一、薈供可延長壽命、祛除壽障。
二、可消除事業或人緣等等的障礙。
三、當有人以誅法或符咒加害時,能回遮無礙。
四、可回遮地基主或天龍八部的加害。
五、作薈供等同供養一切諸佛菩薩。
⟡護持「薈供供品」之功德利益
1.上供諸佛菩薩:深結佛緣,消除一切障礙,迅速積聚無量福慧資糧。
2.健康素食薈供品:響應戒殺護生,招感長壽、身心輕安、富足與平安。
3.推廣素食愛心公益:法會圓滿後,薈供品由本會代表捐贈至觀音山 蔬食館、需要的單位或弱勢族群,推廣素食愛心公益,與十方大眾廣結善緣,為自己招感好人緣,事業、運勢、家庭皆興旺!
※薈供品將優先使用臺灣農產品,推廣素食;解救刀口下的生靈,免於被網捕吞殺。
■參加辦法■
祈請本尊加持遣除障礙,健康長壽,身心安樂。
可為現世親友、公司行號、閤家、個人登記「除障祿位」;或為先亡祖先、冤親債主、無緣水兒、地基主等登記「超薦蓮位」;並敬邀十方大眾共同護持薈供法會供品,響應素食推廣計劃。
亦可為所求能滿願而迴向,例:尤吉祥之○○升遷考核過關、劉福氣做心導管手術順利。
【祈願迴向文】您可以於佛前或心中默念以下迴向文: 弟子○○○為○○○(登記對象),登記(三寶總集薈供法會)○○○元,迴向○○○(或個人祈願)。
千人本師大薈供─聚福圓滿‧福慧充盈
📣 9月13日 本師 釋迦牟尼佛薈供大法會
✦除障祿位/超薦蓮位/護持薈供供品▸ https://s.fazang.org/913tsokoffering
如何增加福報—供養龍王增加福報
登記 觀音山8月18日 龍王供養祈福、招財、除障、祛病法會
龍族曾向佛陀及 蓮花生大士誓願守護佛教、利益有情;若能修持增益、利益龍族的法門,則可消除龍族的疾病、煩惱、痛苦,喚醒龍族曾經立下守護佛法的誓願。供養龍族,也可作為自己多生累劫,尤其是今生,因無明殺害、食啖許多水族物命的懺悔之行。祈請天龍八部聖眾護持發心學佛修行之行者,祝願龍族早日成佛,依自己往昔所起之誓願,護持正信佛法住世,如法修行之人資財具足,增長壽命、消除災難,國土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■法會時間:2025年8月18日(一)
■法會地點:臺灣薩迦寺(本場法會無提供直播)
⟡緣起
有關「龍」的法門,在西藏十分被重視,其主要原因是,過去 蓮師在消除於藏地弘揚佛法的障礙時,龍族答應供給藏王建寺的木材,誘騙藏王中斷了 蓮師降伏龍魔,使龍族所致的危害成為常見的障礙。
龍在六道當中,屬於畜生道。畜生道中,有三種眾生具有神通:行於空中之「金翅鳥」,行於地面之「人非人」,與行於地下之「龍」也。此「地下」是指地面以下,包括江河大海等。
《佛說海龍王經》云:「其於佛法出家奉律行戒,不具現戒成就,違戒犯行,不捨直見,不墮地獄。如斯之類壽終已後皆生龍中。」就是出家受戒,但戒律不清淨,然而知見正確,所以不墮地獄,這樣的出家人死後多投生為龍族,也因過去世曾經受戒修行而具有神通力。
龍的危害可分為兩種:龍魔的危害,善龍的危害。龍魔指本具惡心的龍,原本就會傷害眾生。至於善龍,本與環境共生,正常時能讓風調雨順,五穀豐收,人畜平安。然而一旦善龍生病,或被惱怒,就會導致種種大自然的災害,人畜的瘟疫疾病,特別是痲瘋等種種的皮膚病。
古時候的人們敬畏大海,不會將大量的垃圾投入大海,而現代人從海中汲取大量資源,卻又汙染大海、汙染環境,這也就是破壞了龍族居住的環境,傷害了龍族,激怒了龍族,導致氣候異常,地震頻仍,疾病叢生。
對治龍害的方法
一、懺悔:懺悔業障,特別是過去傷害龍族的惡業,可念誦一般的懺悔文,或特別針對龍族的懺悔文。
二、修法平息龍的障礙:以特製的「益龍藥」,加上龍族歡喜的物質如乳製品、花朵等,配合如《龍王煙供》、《龍食子》等儀軌修持,讓龍族的環境、健康得以修復,平息了龍的身心,故而減少龍族對其他眾生的危害。
⟡供養龍王之功德略述
《大智度論》中記載:末法眾生福薄貧,而龍王頭飾如意寶珠,若眾生以清淨妙供令其歡喜,龍王將以如意寶珠濟其所願,其願出一切寶物隨人所需,盡皆備有。是時陰雲普遍、雨種種寶物,衣服、飲食、湯藥、人之所需,一切具足至其命盡常爾不絕。
《阿毘達磨》論藏中所載:龍族非常富裕,資食豐足,倘能令彼歡悅,則可令人財福具足、人丁旺盛、風調雨順、瘟疫不起,否則將會導致常遇逆障惡緣。
供養龍族之功德利益:
❶ 財富資財得顯著增長,具足權貴,人所敬愛。
❷ 風調雨順,五穀豐收。
❸ 國家安泰,免受疾病、瘟疫,怪病等侵害。
❹ 事業順利無礙。
❺ 免受蛇類傷害,不受諸毒侵害。
❻ 能令六萬龍王和一切龍族歡喜,得到天龍八部的歡喜守護。
❼ 壽數、福德、財富、威望等增廣發達。
❽ 使行者聞、思、修三學以及增上證悟功德。
❾ 利益新生嬰孩。
龍族曾向佛陀及 蓮花生大士誓願守護佛教、利益有情;若能修持增益、利益龍族的法門,則可消除龍族的疾病、煩惱、痛苦,喚醒龍族曾經立下守護佛法的誓願。供養龍族,也可作為自己多生累劫,尤其是今生,因無明殺害、食啖許多水族物命的懺悔之行。祈請天龍八部聖眾護持發心學佛修行之行者,祝願龍族早日成佛,依自己往昔所起之誓願,護持正信佛法住世,如法修行之人資財具足,增長壽命、消除災難,國土風調雨順、國泰民安。
■參加辦法■
˙可為現世親友、公司行號、閤家、個人登記「祛病除障祿位」。
˙亦可為所求能滿願而迴向,例:尤吉祥之○○升遷考核過關、劉福氣做心導管手術順利。
【祈願迴向文】您可以於佛前或心中默念以下迴向文:
弟子○○○為○○○(登記對象),登記(龍王供養祈福、招財、除障、祛病法會)○○○元,迴向○○○(或個人祈願)。
✦2025年8月18日 龍王供養祈福、招財、除障、祛病法會 >>>我要登記 祛病除障祿位▸ https://bit.ly/3TEQLrl
資料來源:
觀音山 全球資訊網 https://www.fazang.org